【梦翔微课-上学那些事】02 孩子不看人怎么办?

发表时间:2022-05-10 08:29


谢慧敏老师,国际认证副行为分析师(BCaBA),青岛梦翔学校研发主管,负责孤独症及发育迟缓儿童的评估、IEP干预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孩子不看人,可能是家长怀疑孩子有问题的重要原因。人与人的沟通,首先是眼神的交流,家长认识到眼神沟通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没有接触过行为原理的家长来说,眼神训练及使用会出现偏颇,今天给大家讲一下家长常见的错误以及如何进行训练的方法。



家长常见的错误应对策略

1、“掰头”看我

这个操作只能控制孩子的头面向家长,却无法引导孩子的眼神在家长这,结果就是,掰头没有任何效果,家长心灰意冷。

2、把手比做成帽子状

让孩子的视线只面向家长,这种操作也许会成功,但是会让人很不舒服。换位思考如果我们被其他人控制头或者遮挡视线,只让你看对方,你就能理解这种操作的弊端了,更何况很多孩子无法表达这种感受,只能默默忍受或者是爆发问题行为。

3、“看妈妈,看我看我”

常见的错误眼神教导方式,就是一直都在说“看妈妈,看妈妈,你看我呀”在孩子的耳边不断复述。实际情况是孩子该没有反应的还是没有反应,并且“看妈妈”这个词在生活出现几率很小,我们干预的目标是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既然在生活中较少出现,那我们就没必要使用它。

4、“说,说了就给你”

在孩子刚有语言阶段,孩子只要提要求,家长就满足。但是如果他在说的时眼睛看向别处,或者是没有看向家长提要求时,我们也满足了,长此以往孩子的眼神就会慢慢地消失。



孩子常见的不看人的表现:

1、想要玩具直接伸手去拿、去抢,而不是看家长的眼睛征求同意。

2、对着东西提要求而不是回头看着家长提要求。

3、孩子拿着家长的手去拿自己想要的东西。

里程碑节点:家长不在身边时,孩子可以去寻找家长提要求,这是锻炼眼神提要求的一个重要目的。只有知道看着他人眼睛提要求,后期才能在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呈现的情况下说出来,这就是提要求一个重大里程碑进步。




教导眼神提要求的意义:

沟通分为非口语沟通和口语沟通,口语沟通顾名思义就是我要说的话,非口语沟通包括:眼神、手势、肢体等。无论哪种沟通方式目的就是要让对方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含义。


教导眼神提要求的意义:

1、激发孩子主动性

会做与是否主动去做有很大的差别,主动做是孩子上学融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2、增加学习机会

孩子看人提要求,一是可以根据家长旁白,学习不同的口型、发音方式;二是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家长的表情,不同的表情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虽然看家长的这个要求,表面看来并没有学习任务,但是这其实是通过看和观察的一个内隐式的学习过程。

3、理解沟通的好处

提要求是孩子学会的第一种语言行为,孩子学会了眼神沟通、提要求之后会减少很多问题行为,因为孩子大部分的问题行为都是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如果表需有问题,那么只能通过问题行为来表达。作为家长最重要的就是疏导孩子的问题,帮助他进行表达,无论是通过眼神、手势、肢体还是语言,总之要确保他的沟通渠道畅通。



眼神提要求的进阶顺序:

♦强化物位于家长眼前

强化物位于家长眼前,孩子看强化物后,家长给孩子强化物。这个阶段不要求孩子看家长,只要让他感受到家长的存在并且面向家长即可。

强化物在眼前-看家长

当把强化物放到家长眼前,孩子可以看大人的时候,连续巩固三天,就可以进入下一个步骤。

强化物在旁边-看家长

当把强化物放到家长眼睛旁边,孩子看强化物后再看家长眼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元提要求,如果孩子没有反应,家长可以拉孩子小手指向家长眼睛。大家注意,不建议家长用手指向自己的眼睛,因为有的孩子会模仿指着自己的眼睛,这是一个错误的要求的方式。

强化物不同位置-看家长

强化物换至少4个不同的位置,如果孩子都可以看一眼强化物再看家长,可以通过这个阶段的要求。


家长常见问题

1、练看妈妈一分钟,我会给你个糖,这样的课题怎么样?

我觉得这样的课题还是比较反人类的,如果有一个人一直看着我一分钟,不寒而栗。所以想提高孩子的看人的时间,要在次数上做文章,而不是要在时间上做文章。经过每天至少100次的眼神训练,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孩子的眼神都很自然,盯着家长看1分钟的训练方法训练出来的眼神一定是不自然的,还是那句话,干预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孩子直接把要打开的东西放到我的手里怎么办?

这里可以直接做不同位置的提要求,当然不接过来也可以,一个小窍门就是有眼镜的家长可以假装扶一下眼镜,那这个时候孩子的东西放不到你的手里,他自然会找你的手,他发现你的手在你的眼镜旁边,他自然就会抬头看,比较好用的小窍门。当然要慢慢撤掉抬手的辅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