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翔微课-上学那些事】06 聊天真有那么难么

发表时间:2022-05-10 08:57


贺曦,国际认证副行为分析师(BCaBA),青岛梦翔学校教学主管,负责孤独症或发育迟缓儿童、语言迟缓儿童的评估,IEP干预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在我们最近收集的家长咨询中,提问频次最高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不会聊天。有的家长反映孩子进入到学校后,能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课堂学业也基本可以跟上,但就是没有朋友。其他同学一到课间或者放学后,都三三两两在一起有说有笑,而我们的孩子总是一个人呆着,偶尔会有同学来找他说话,但老师反映孩子也只能做简单的回应。

“聊天”确实是我们很多高阶的孩子,甚至是很多已经进入普校孩子都面临的短板。家长们也都普遍觉得较难下手。聊天真的有这么难吗?今天的课程,让我们来学习一些聊天策略来引导和帮助孩子提高聊天技能。



聊天场景常见类型

1、场景一:被动回答问题型

妈妈问:我们今天去哪里玩?

孩子回答:五四广场

妈妈又问:五四广场有什么?

孩子回答:有帆船,海鸥

妈妈等了一会,看孩子没有继续再讲的意思,为了维持话题,继续发问:你跟谁去的五四广场?

孩子回答:爷爷

问了几个问题后,妈妈开始飞速的转动脑筋,寻找还能问的问题:你什么时候跟爷爷去的五四广场?

孩子回答:上周六

......

这个时候,妈妈的脑子又开始空白了,还能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想了一会儿,看孩子也不耐烦了,就此作罢结束话题。这样的场景,是家长与孩子聊天经常会遇到的情况之一。这类孩子属于聊天被动型,他们的话题延续是靠家长绞尽脑汁想问题来维持的,孩子通常只有被动地去回答,而不会主动提问和发起聊天。

2、场景二:主动但“词穷”型

孩子问:这是哪里?

妈妈说:五四广场

孩子问:这是什么颜色?

妈妈说:红色

孩子问:这是什么?

妈妈回答:这是帆船

孩子又问:这是哪里?

妈妈不想再回答“五四广场,准备用沉默来消退孩子的继续发问。

孩子又问:“这是什么?”妈妈保持沉默。孩子继续追问:“这是什么”,妈妈实在没办法,再次回答“帆船”。于是孩子跑开独自去玩了。


这样的场景也是家长遇到的比较多的聊天方式。这个类型的孩子想发起聊天,但又显得“词穷”,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启话题,他们通常会把以前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或家长问过他的问题都问一遍,实际上孩子知道答案但是他们并不关心答案是什么。



3、场景三:侃侃而谈且不允许转移话题型

妈妈说:我们今天出去玩吧,你想去哪儿玩呢?

孩子说:我们去五四广场吧。上周六跟爷爷走路去过那里。我喜欢看海边的帆船,还有海鸥。那边有一家肯德基,我吃了一个汉堡和可乐。我们排了好长时间的队才买到汉堡。爷爷接了一个电话,奶奶说让我们早点回去...(孩子收不住话题)

妈妈想开口转移话题:嗯...奶奶...

孩子马上又抢过话题:奶奶说在五四广场那边的商场买了衣服。

妈妈再次想办法转换话题:我们聊点别的吧。

孩子拒绝:不行,我还没说完。我要说五四广场......


这样的场景是孩子遇到了感兴趣的话题,就会滔滔不绝一直说下去,不给别人讲话的机会,大人也很难转换话题。这是我们讲的”聊天不能轮流”类型的孩子。


4、场景四:话题终结者型

妈妈问:我们今天去五四广场吧。

孩子不说话。

妈妈问:你喜欢去五四广场吗?

孩子回答:不喜欢。   

话题没办法继续,妈妈开始找话题:“那你喜欢去哪里?”

孩子回答:动物园。

妈妈问:动物园有什么?

孩子未作答。

妈妈问:动物园是不是有狮子,老虎....?

孩子回答:没有。


这样的场景,孩子基本上以不出声或否定的方式很快结束话题,让聊天很难继续开展下去。



5、场景五:“没有礼貌”的结束话题型

妈妈说:我们去五四广场吧!

孩子说:好啊,我想去看那边的海鸥、帆船。

妈妈说:上次我们跟爷爷去的时候......

这个时候,妈妈的话还没说完,孩子已经跑掉了,看似非常没礼貌。


这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孩子不会以恰当的方式来结束话题的场景。




对话的基础过程

对话的基础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开启话题、维系话题和结束话题。

开启对话的方法

1.1 有语言儿童

通常我们开启话题的方式有:打招呼、提问、评论、赞扬和分享信息。

在评估过程中,梦翔遇到过不少VB MAPP评估达到三阶的孩子(分数130以上),他们总是会不停地问几乎重复的问题。比如“你是老师吗?”“这是什么颜色的车?”“这是楼梯吗?”等等。而孩子实际是知道答案的,这种情况反映了孩子开启对话的技能不足,孩子虽然有社交动机,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开启聊天。


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示范并教授孩子频次最高的就是提问的方式,所以孩子最精熟能运用的也是提问的方式来开启话题,以此来获得对方注意力。但是,除了提问之外,其他的评论、分享信息等方式也是我们需要教授的,这些都能帮助孩子掌握更多的开启话题的技能。


1.2 无语言儿童

无语言的孩子,也可以有相应的开启话题的技能。他们可以用手势、肢体、眼神、表情等开启话题。例如:挥手打招呼、拉拉妈妈的衣服、伸手表示要抱抱、用手指指向图片、要妈妈拿画报上的水果、动物等等。



2、结束话题的方法

2.1 无语言儿童

无语言的孩子可以用肢体、眼神、表情等来结束话题。例如:用挥手表示再见,眼神离开谈话的人表示要离开了,或者站起来用手指指向想要去的地方等等。

2.2 有语言儿童

有语言的孩子结束语也有很多,比如“我要走了,下次再聊或者诸如“先这样吧,下次见”等礼貌用语。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孩子没有任何征兆和结束语就跑开了,看似不礼貌的行为背后是孩子聊天技能的不足,孩子不知道如何用恰当的方式来结束对话,而直接转向了自己想要进行的活动。


3、维系对话的方法

3.1 无语言儿童

无语言的孩子可以用肢体、对视、微笑、点头等方式来回应和维系对话。

3.2 有语言儿童

我们最常见的也是练习最多的维持对话的方式是回答问题。比如“你最喜欢去哪儿玩?”“动物园”“动物园有什么?”“老虎、大象、猴子”“你跟谁去动物园?”“爸爸妈妈”“怎么去的?”“坐公交车”。

但是如果孩子只会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维系对话的话,就会陷入一种你问我答的循环中,这样的聊天回合要想增多,完全依靠家长绞尽脑子想问题,而几个回合下来,孩子可能会失去了再回答的兴趣,开始逃避聊天。


实际上除了回答问题之外,维系对话的方式还有提问。家长问你最喜欢去哪里玩?孩子如果除了回答动物园以外,还有反问问题的能力的话,这个对话就能很自然地延续“我喜欢去动物园,你呢?”

这时候,妈妈回答“我喜欢去游乐场,我们上次一起玩了超级滑梯。”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有评论能力的话,就可以很自然地延续下去,例如“嗯,上次我们玩的超级滑梯真好玩!”如果孩子还有分享信息的能力的话,这个对话就会更有趣。例如孩子会接着说“我们上次在游乐场玩的海盗船,也很好玩!”等等。


总之,维系话题的方法有很多:回答问题,提问一个与对话有关的问题,为了弄明白而再次提问题“你说的什么意思?我不明白”;或者使用一些填补词如“嗯嗯”、“对的”、“好的”等。我们在对话训练里面要有针对性地练习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


引导聊天的小策略

1、跟随孩子的兴趣、想法和所说的话

对于家长或老师而言,我们要想在聊天过程中维持多回合的对话,首先要跟随孩子的兴趣、想法和他所说的话,让孩子能保持跟我们聊天的动机。例如:我们可以用孩子的话来接话的技巧,或者对孩子所评论的内容,表达自己同意或不同意的观点。

例如:

孩子说:“这个小动物有羽毛。

家长/老师可以说:“羽毛?我看它是只鹦鹉”(用孩子的话来接话,同时表达自己的观点)

孩子回答:“不对,它应该是只鸵鸟。”

家长/老师可以继续话题:“从哪里看它是鸵鸟呢?”(等待孩子来回答)


2、解说孩子所说的话

当孩子对所描述的事情不能完整表达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补充描述。

例如:

妈妈跟孩子在吃饭,孩子举起手说:“看,在奶奶家。”

妈妈:“哦,你是说,你在奶奶家把手划破了。”

接着妈妈可以说:“怎么划破的呢?”


3、介绍您自己的想法

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上以评论的方式添加新的有兴趣的内容。由于我们孩子经常会把话题带入一个“死胡同”,家长/老师可以主动开始新话题,但注意这个新话题也是孩子感兴趣的。

例如:

小艾很喜欢按钮:“这个按钮是干什么用的?”

妈妈:“这个按钮是阅读灯的开关,我们可以来聊一聊你喜欢看的书。”


4、坚持变换话题

如果孩子还是谈论自己喜欢的话题,需要温柔的坚持,但是给孩子一个准备的时间。

例如:

孩子执着于谈论小火车,没完没了。

我们可以说:“我们再谈一个小火车,就来谈谈学校。”


以上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孤独症孩子用恰当合理的方式来开启、维持和结束对话,希望大家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