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翔微课-上学那些事】07 我的孩子离假扮游戏有多远?

发表时间:2022-05-10 09:02




于雪梅,青岛梦翔学校教学副主管,负责儿童语言能力的评估,语言及社交干预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今天课程的主题是“我的孩子离假扮游戏有多远?”什么是假扮游戏呢?先给大家分享几张小朋友幼儿园的图片。


图左一是小朋友假扮看病的游戏,图右上是模拟好友做客的场景,图右下是模拟吃饭的场景,这些图片全部来自幼儿园的日常活动照片记录。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游戏大多是以有情节的假扮游戏活动为主,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参与游戏的孩子游戏技能要达到假想游戏阶段。


有的家长会说:假想游戏?我的孩子可以做到啊,他可以在家假装用空杯子喝水,可以假装用积木打电话。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就没办法跟图片里的孩子一样,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假扮角色、联合游戏呢?于老师想说,此假想非彼假想。



一、假想游戏的四个阶段

总体来说,假想游戏的进阶分为4个阶段,年龄跨度从2岁前到6岁,因此我们很难用简单的一句孩子可以做假想游戏来概括孩子的游戏技能。


1、假想游戏的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孩子可以假装用空杯子喝水、可以假装用积木打电话,这是假想游戏最基础的阶段——感知游戏阶段,一般普通发育的孩子在2岁前就可以达到这个要求。这个阶段的假想游戏是自己作为动作的承担者。



2、假想游戏的第二阶段:单一动作的象征阶段

第二阶段——单一动作的象征阶段,孩子会将角色扮演从自己转变到其他人或者其它物体上。比如说:假装给娃娃喂水、假装积木是小动物倒水给积木喝。这里的娃娃或者积木都是孩子喂水动作的承担者,也就是说由自己假装喝水变成了由物品作为喝水的主角。到了3岁左右,孩子就可以完成一些机能性的角色扮演了,比如说:让孩子扮成司机,孩子就会装作手握方向盘;如果让孩子扮成医生,孩子就会用听诊器装作给别人看病的样子。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开始对角色有一些模糊的概念了,比如司机会开车、医生能看病。



3、假想游戏的第三阶段:多重角色的象征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会有社会性的角色扮演,比如购物游戏中买卖双方,餐厅游戏中的顾客和服务员,看病游戏中的医生和病人,这些都是互补性的角色,人物关系比较明确,需要一方发起,另一方有回应,才能够保证游戏可以顺利进行。


难度稍大的角色扮演游戏会出现三个及以上的社会性角色,比如在看病游戏中,医生、护士、病人三个角色同时出现,当医生和护士在对话的时候,这时扮演病人的小朋友需要等待、需要仔细听医生和病人讲话的内容、还要区辩接受来自不同人对病人发出的指令。

在社交课上,游戏中还会同时出现多个病人,这时扮演护士和医生的孩子要怎样合理的安排每位病人呢?是一个病人等护士和医生全部检查完后再离开?还是当护士检查一个人的时候,医生可以给另一个病人看病?所以,玩好一个多角色扮演游戏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4、假想游戏的第四阶段:社会关系系统的象征阶段

第四阶段——社会关系系统的象征阶段,是假想游戏的最后一个阶段。此时导演式的玩法在这个阶段表现的比较集中,一个人会扮演双重社会性角色,也就是一人分饰两角。有时孩子在假扮医生,有时孩子在扮演病人,什么时候说医生的话,什么时候说病人的话,都是孩子自己来做切换的。可以观察到通常在这个阶段做假扮游戏的孩子会手持两个玩具,并为两个玩具做了角色的分工,然后自己一边玩一边给游戏情节配上旁白。



二、假想游戏的最高游戏形式

假想游戏发展的四个阶段进行了简单介绍,那么大家想一下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会用到哪一阶段的假想游戏呢?答案是:都会有。

孩子在和同伴做假想游戏的时候,每一阶段的技能都可能被调用,但幼儿园中的玩法会更加灵活。下面,说一下幼儿园中假想游戏中最高级的游戏形式。


♦可以固定关系的角色

比如家庭关系中的爸爸、妈妈、孩子,这就像幼儿园经常出现的游戏场景一样,这种游戏是孩子自己的生活内容,孩子有更多的经验支持。

♦假象游戏是可以存档的。

比如今天的游戏没有玩完就要上课了,没关系,孩子们可以先做别的活动,等到第二天可以接着昨天这个场景继续玩,就像按下暂停键再重新播放一样,假想游戏可以存档保存。

孩子可以自由的切换现实与假想

通常我们会看到幼儿园的孩子,如果发现游戏规则被破坏或是约定好的剧情发生了变化,本身负有角色的孩子,他是可以随时跳出游戏,用现实中的口气和身份去指正,他会说明你在游戏当中哪些地方做的不恰当,还会给予一些示范。

我们在训练孩子做社会性假想游戏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脚本在独立的基础上更加灵活。比如可以把今天这节课做不完的游戏,到下节课接着做,还可以在游戏中故意设置一些不太得体的地方,让孩子能够跳出角色来进行指正,然后再进行游戏,这些都训练到位了,才会真正的帮助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假想游戏。


用了较长的篇幅来讲假想游戏的原因是游戏是孩子学习最重要的一个载体,如果没有游戏做载体,同伴之间的社交很大程度上无法进行。假想游戏可以训练社会性之外,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语言。游戏脚本中也会出现疑问句、陈述句等许多丰富的句式,或者是一问一答的方式,这就是对话的一个雏形,也是我们在后期训练孩子对话当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假想游戏可以调控行为

假想游戏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调控行为。比如在梦翔的社交课上有一位小朋友不能等待而且站姿很差,所以老师尝试让他做守门员的角色,发现原来只能站30秒无法等待的孩子,在游戏里能站3分钟之久,同时为了增加孩子的角色感,还会给他穿上守门员的服装,效果会更加明显。


如果要细细的分析假想游戏,我们可以讲出很长的篇幅,之后于老师还会从行为、语言等方面,从游戏的角度出发为家长们做分享和讨论。希望大家有所收获。